2019 年中旬,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份额排名对外公布,Baidu搜索占比70.3%,神马搜索占比15.62%,搜狗搜索占比4.74%, 360 搜索占比4.45%,Google搜索占比2.57%,必应搜索占比2.01%。
与如今一家独大相比, 2005 的数据显示,Baidu、Google、雅虎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37%、23%、21%,昔日搜索战场正是三家争霸。
在这场历经 20 年的搜索战争中,Google、雅虎曾风光无限,360、搜狗不断发起强攻,神马、必应也纷纷入局。不得不承认的是,虽然赛道竞争者众,但搜索战局的结果早在十余年前就已奠定,自Baidu坐上国内搜索市场份额第一把交椅,再未旁落。
回顾世纪之初,互联网刚进入中国,搜索还处于发展期,雅虎中国提供的还是人工分拣的分类目录搜索,Baidu还在为各大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技术,并未直接服务终端用户。
此时,用户已经养成使用搜索引擎的习惯,但获取信息的效率与质量依旧低下。Google率先开通了中文搜索,Baidu则上线独立搜索引擎网站,从一家To B公司转而直接面向C端用户。值得注意的是,C端用户的不确定性更大,责任同样更大,平台要想留住用户,不仅需要做好搜索服务,更要全方位满足用户关于信息与知识的需求。
这也奠定了搜索战争的本质: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与知识。
Baidu创始人李彦宏曾说过,搜索是Baidu成功的所有秘密。的确,Baidu依靠搜索引擎,一路稳稳当当度过了 20 年,但李彦宏没有指明,在Baidu构建的搜索生态中,除了强大的技术实力,更关键在于Baidu围绕搜索建起了牢固的内容护城河。
从Baidu搜索的 20 年,可窥见中国搜索行业的发展进程。互联网,到移动互联网,再到人工智能的浪潮中,为了争夺搜索这个连接人与信息的重要入口,大小巨头不断掀起波澜。
20 年过去,满足用户信息、知识需求的形式发生巨大改变,但搜索引擎这场围绕信息与知识的战争,永远不会停歇。
一、战火初燃:谁更懂中国人?头戴厨师帽,身穿红围裙的李彦宏(英文名:Robin)一大早出现在Baidu食堂,他站在了一堆肉饼前,一手端碗,一手拿叉子,给员工们发起了肉饼。
2019 年 12 月 31 日,Robin用发肉饼的方式告别过去。Baidu员工也在“Robin请我吃肉饼”的轻松氛围中,正式迎来Baidu成立的第 20 个年头。
事实上,过去一年搜索战况绝非轻松,腾讯、头条加码投入战场,竞争的激烈程度与日俱增。轻松的氛围,不过是Baidu早已习惯竞争与挑战。
时间回溯,世纪初Baidu“闪电计划”发起,那时,初出茅庐的Baidu碰上生死攸关的大战,远未到思考如何在“战争”中保持轻松姿态。
搜索在国内兴起之初,拥有技术优势的Google,是当时国内网民的首选。Baidu作为当时的后起之秀,想要从Google手中争夺市场份额,无异于虎口夺食。
为此, 2002 年,Baidu内部发起“闪电计划”,倾尽全公司的力量,要在 9 个月内“让Baidu引擎在技术上全面与Google抗衡,部分指标还要领先Google……”,参与计划的 15 人在海泰大厦支起行军床,滑板车都成为省时的运输工具。
紧张的气氛一路从线下烧灼到线上。
“当时公司号召所有员工给Baidu产品匿名提意见,我提的意见最多,还奖励了我一把军刀。”Baidu老员工说。另一位Baidu老员工回忆,当时团队做得每一件事情,都会想到Google,想要比Google做得更好,“其实当时竞争没有那么迫切,但整体上有个竞争对手逼着你的时候,每件事情都有特别明确的目标,最终就是要在效果上全面击败Google”。
除了闪电计划,Baidu明白,战胜Google,还需要更懂中国人。
据Baidu老员工提到,Baidu有人专门研究中国人视距的舒适高度,比如一眼看过去多宽,一个屏幕下来多少条,一行合适放多少个字,“各种测试下来,一行14. 5 个字是中国人眼距最舒适的观看体验”。
当时雅虎中国理解的分类目录式搜索引擎,早已无法满足当时的用户需求。第二代建立在超链分析基础的搜索引擎迅速崛起,这其中以Google、Baidu为代表。值得注意的是,李彦宏早于GooglePageLink专利,在 1997 年就提交了超链分析专利。
技术壁垒和对用户习惯的洞察,为初创期的Baidu带来了优势,而Baidu最快把握住中国人对信息与知识的需求,则决定了整个搜索战局的走向。
从 2002 年开始,Baidu开始搭建自己的内容生态,当年上线BaiduMP3, 2003 年上线图片、新闻搜索业务,以及日后重要产品Baidu贴吧, 2005 年上线Baidu知道,至此Baidu的内容护城河基本搭建完毕。
如今PC端的Baidu搜索
横空出世的Baidu贴吧,推出半年后,流量从 500 万猛增到 3000 万,直接占到Baidu流量的11%,并由此形成亚文化、粉丝文化等众多互联网文化的发源地。
数据证明了Baidu这一战略抉择的正确性。现在贴吧已成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内容聚集地之一。据Baidu资料显示,目前注册用户已达 15 亿,贴吧总数 2200 万,主题总数 35 亿,留言总数 646 亿。
在当时内容资源匮乏的年代,Baidu知道、Baidu百科等产品的兴起,提供了众多有价值的信息与知识,而且随着中国网民规模的扩大也在不断生长。如今,Baidu知道平台日服务人次超过 4 亿,已经累计为 9 亿用户解决5. 5 亿个问题,参与答题的用户超过1. 8 亿。
Baidu这套围绕用户需求创造优质内容的打法也延续下来,日后百家号、智能小程序等产品的出现,也体现了这一Baidu打造搜索生态的“内在逻辑”。
“回顾过去,可以发现这些年技术水平突飞猛进。十年前讨论的技术难题,当时觉得很难,现在看来只是一些很初级的技术。在搜索行业,技术是透明的,从 0 到 1 很难,但 1 出来后就很容易学习。建立自身内容护城河需要大量功夫。”Baidu早期员工向锌财经提到。
事实正是如此。真正理解搜索的信息与知识的本质,并且拥有持续进化的能力,才能在搜索行业屹立不倒。
二、战事正酣:搜索“框”的本质是什么?CNNIC(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)曾在 2005 年发布了《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京沪穗调查报告》,报告提到,“用户搜索网页、企业产品、商情、交通旅游等内容的使用率较高……此外,Baidu最大的用户群是学生,比例为40%~50%。”
南方都市报报道截图
这一调查从某种程度上展示了搜索“框”外的价值,随着互联网不断普及,使用搜索的人数呈几何倍数增长,搜索的用途也不断扩展。
搜索,俨然成为彼时互联网生活的钥匙。
当用户大量涌入搜索框,搜索“框”的本质开始被重新定义,是流量的入口、是流金淌银的商机?还是中国人触网后,对信息和知识无垠的渴求?
值得玩味的是,搜索赛道从来不乏竞争者,但真正把握其背后本质的,却寥寥无几。
红衣教主周鸿祎成立的3721,通过地址栏搜索、插件推广、代理渠道等病毒式推广打开了市场,在 2000 年一度覆盖90%以上的中国互联网用户,每天使用量超过 8000 万人次。
3721 插件
3721 的另类打法,引起了雅虎的注意。 2003 年雅虎以1. 2 亿美元收购3721,周鸿祎也顺势成为雅虎中国总裁,寄希望用雅虎的资源挑战Baidu。
在周鸿祎的主导下,雅虎中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,推动中文上网国际化、实现雅虎搜索本地化、推出独立搜索门户“一搜”。
2004 年,雅虎中国超过Google,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跃升到第二,加上独立出的一搜,份额与Baidu持平。
然而周鸿祎的付出,并没有让雅虎总部满意,其要求周鸿祎在 2005 年雅虎中国的搜索份额要超过Baidu,成为第一,但总部却不提供任何资金支持。这直接导致周鸿祎与雅虎总部关系迅速恶化,此后不久他就离开了雅虎中国。
周鸿祎离开雅虎中国的时候,也是内容生态不断繁茂的Baidu上市的日子。
面对中国市场这个香饽饽,雅虎总部自然不会轻易放弃。 2005 年,雅虎宣布用总计6. 4 亿美元现金、雅虎中国业务及从软银购得的淘宝股份,交换阿里巴巴40%普通股,这相当于将雅虎中国全权交给马云。
雅虎中国页面
“三年内,在中国,搜索就是雅虎,雅虎就是搜索。”马云接手雅虎中国时,直接立下豪言壮语。
马云同样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,抛弃门户概念,首页只留搜索栏,并且叫停了无线、广告等盈利业务。
本想带领雅虎中国成为国内搜索引擎领头羊的马云,触及到了雅虎总部的底线,仅半年后,雅虎中国就恢复门户网站面貌。
周鸿祎、马云相继与雅虎总部的不和,原因无非挑战了雅虎总部对盈利的需求。显然,对中国用户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重视,并没有摆在雅虎总部的案头。或者说,这份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够。
在雅虎中国与总部斗智斗勇时,“Baidu一下,你就知道”的广告语深入人心。随着Baidu知道、Baidu贴吧、Baidu百科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生态不断丰富,最终连Google搜索出来的结果也都是Baidu生态体系中的内容。
在Google前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看来,Google的这次败走原因很简单,“因为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”。他提到,Google输在了自身的策略和管理,输在Google总部对中国市场的轻视,以及“对产品本地化的抗拒降低了产品迭代的速度”。
一边是Google轻视中国市场,另一边Baidu则紧扣搜索“战争”的本质,让用户搜索到更丰富、权威的信息,自身的护城河不断得到夯实。自己也从挑战者,变为了被挑战者,中国搜索行业格局日渐清晰。
作者:周晓奇 文章来源:站长之家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